:::
- 首頁
- 臺南社造
臺南市新營區太子社區發展協會
新營區 | 社區團體
渡海而來,因廟起家.以宮取名…清朝康熙二年(西元一六六三年),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蓬萊仙莊,許培元、洪濟舟、何世平、周以德、李中成等五名人士,為躲避滿清戰亂,密商渡海到臺灣,於是早晚焚香禱告,請「中壇元帥」指點迷津。三天後一晚,元帥現身指點:「有志離鄉井,奚頭畏苦難,舟浮千疊浪,澎拜有時安」。這年冬天,五人帶著安奉神轎的太子爺神像、香爐、銅鏡等神器,從廈門海港獨舟出航。狂濤怒海中,五人默禱太子爺神靈庇護。掙扎七晝夜,終於抵達台南安平近海,太子爺指示安坐船中,隨波飄盪,抵達虎尾寮(今布袋鎮好美里),經小河道從月津港口上岸(今鹽水鎮)。上岸後的五個人,走進一片藤葛莖草蔓生的荒地,竹林點綴其間,地勢幽雅奇特,有小小溝池及一條彎彎曲曲,狀似「盤龍」的大水溝。大家立刻整地修園,蓋草寮休息。忽然一個孩童走來,拿東西給他吃,孩童搖搖頭,想問從哪裡來,他轉眼不見。當夜入睡後,夢中得到指點稱此地乃是盤龍寶地,鯉魚真穴也…。隔日醒來,草寮牆壁上出現昨晚孩童的影像,再仔細看,輪廓就像是帶來的「中壇元帥」神像,五人才領悟是「中壇元帥」太子爺托夢指示,跪地叩拜後,整建草寮、墾地拓荒闢良田,就此定居。同時興建一所奉祀「中壇元帥」的「太子宮」小廟,早晚頂禮膜拜。從此蒙神庇佑,有求必應,五穀豐收,人丁興旺,各處之人紛紛遷徙到這,日積月累,此即以「太子宮」定名。即今之太子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