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市大內區石子瀨社區 社區營造基礎我們朝多元發展,一步一腳印,落實漸進式的社造,成立酪梨文創坊、甜根子草LAILAI品牌,把社區產業精緻化,建立行銷機制來發展社區經濟,以循環經濟為社區帶來更多就業機會,吸引青年返鄉、帶動地方創生。讓社區有一個安居樂業解幸福感的社區,讓廣大的民眾來石子瀨吃喝玩樂了解文化社造,我們最大的目標將社區邁進【社會企業】。
3. 石子瀨社區對社造之想法-「從新故鄉計畫開始到以循環經濟發展社區產業」。
石子瀨社區自104年起開始申請文化局「新故鄉計畫」,從社區人文產地景的資源盤點開始,發掘社區的人文產地景各項資源,接著成立「社區志工隊」、「改造社區空間環境」例如:龍貓公車、進行「社區石頭工藝」包括石頭剪黏、石頭彩繪等,從社區資源的盤點逐步推進至社區生活美學的營造。
近年起,石子瀨社區開始推廣在地特色產業除將原本無用的酪梨籽賦予新生命,變成熱銷商品「酪梨籽麵」,也把早期引發水患的甜根子草化身為精緻的手抄紙筆記本,以循環經濟為社區帶來更多就業機會,吸引青年返鄉、帶動地方創生。
石子瀨社區成立「酪梨文創坊」開始了社區產業的上線,陸續研發出酪梨籽麵、酪梨籽茶包、酪梨皂、酪梨防蚊液、酪梨籽蛋捲等產品,107年起申請了勞動部多元就業,不僅解決農民煩惱,製作過程中也提供社區居民就業機會,也透過文化局的協助,在台南市特色地方產業的展售會上販售、開發通路,同時辦理在地特色料理課程,聘請老師教授製作酪梨餐點,讓社區居民一起上課,學習如何將料理精緻化,以酪梨入菜,或應用在麵包、水餃、糕點,成為夏天酪梨產季石子瀨社區最獨具在地特色的風味餐。
除此之外,石子瀨社區除了推廣在地特色產業,除將原本無用的酪梨籽賦予新生命,變成熱銷商品「酪梨籽麵」,也把早期生長在曾文溪畔引發水患的甜根子草化身為文武神轎、精緻的手抄紙筆記本。
自108年起石子瀨社區申請文化部台灣工藝的計畫,與台南藝術大學材質創作與設計系專任助理教授陸佳暉合作,進行甜根子草纖維創作手工紙的課程,以甜根子草為原料製成手抄紙,乾溼不同的葉子產生綠、黃、褐不同色澤的紙張,再以針線縫製成記事本、筆袋,石子瀨社區從人文產地景,正一步一步重塑社區新的在地價值,以循環經濟為社區帶來更多就業機會,吸引青年返鄉、帶動地方創生。
:::
- 首頁
- 臺南社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