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臺南市南區區公所

南區  |  公所

計畫申請

一、南喃自語Podcast及好鮮鯓餐桌食藝推廣 二、喜樹劇場及社造夏令營 三、社造參訪 四、南區社造成果發表
補助金額:200,000元

1.南喃自語-咱來講故事 2.南的悠閒-咱來企
補助金額:190,000元

1.漁鹽工作坊-漬鹽埕 2.漁鹽工作坊-漬海味 3.漁鹽工作坊-漁聲傳唱 4.社造參訪 5.社造論壇 6.南南社影事 7.南區社造聯合成果發表/成果DM及錄影資料
補助金額:350,000元

一、尋找「漬達人」:鹽漬比賽活動辦理 二、鹽漬行旅:參訪北門區、台灣濱海區域社區或區公所 三、鹽漬工作坊 四、鹽味藝術工作坊 五、建立地方書籍-「漬典」 六、地方論談 七、成果發表
補助金額:350,000元

計畫目標: (一)持續盤點並調查南區技藝對象,製作文字與影像紀錄。今年除了個別職人外,將觸角延展至社區共同技藝之領域。透過瞭解社區過去存在已久卻逐漸凋零的技藝與回憶,重新找出社區與居民連結關係,讓這些無形資產得以被重視和推廣。 (二)與合辦單位國立臺南大學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以下稱文資系)紀錄之過程,借重學校專業知識領域,對於受訪對象進行文字與影像的保存,進而分析思考如何加以運用、活化或產生價值。 (三)運用技藝職人調查資料,進行分享講授或透過導覽方式,提昇地方居民與外界民眾對於在地特殊技藝之認識與瞭解,助於鼓勵對於無形之技藝資產之推廣或學習。 (四)透過開設體驗手作工作坊途徑,讓參與者有機會接觸傳統技藝,在此過程思考如何將其發揮或利用在社區公用空間;此外,透過產官學跨域合作的過程,思考技藝之延續是否有創新及活絡社區獨特性之可能,尋找社區營造發展之商業模式。 計畫項目: 一、南藝忘懷─技藝回想、分享及重現: 技藝回想設定有單一職人及社區技藝(記憶)兩個子項。單一職人著重在特殊技藝的影像紀錄、保存及推廣,延續107年度安默麗提琴、陳榮五竹藝及一味香餅家技藝推廣。社區技藝則偏重於居民共同參與過程或是集體的歷史脈絡,將選定「喜樹與黃槿樹之區記憶」及「灣裡廟宇青草茶」。 二、藝演南進─戲偶劇場: 在地社區的故事,希望能透過地方居民演出,得以完整詮釋。我們將利用古都木偶戲劇團的專業能力,輔導社區從劇本編排、戲偶繪製等過程,導演出擁有在地故事的戲偶劇場。利用面對面的演出方式,讓觀賞者能瞭解地方故事。 三、培力課程─品牌行銷與觀摩參訪: 經由社造培力課程與社區觀摩,教學相長,並藉此啟發居民對社造概念與想法,促使更為主動投入社區營造事務。 四、南區成果發表會: 結合本年度參與文化局社造之金華、國宅、新生及松安社區發展協會,並與學校(喜樹國小、永華國小、國立臺南大學、南寧中學)、民間企業(黑橋牌公司)、辦理南區社區營造年度成果展,透過動態演出與靜態展出,呈現南區與各個單位今年度成果。
補助金額:500,000元

1.技藝回想 2.技憶分享 3.技憶重現(再造) 4.南區成果發表會
補助金額:400,000元

1.灣裡在地社區景點盤查及公民審議 2.社造培訓研習 3.辦理走訪灣裡小旅行 4.社區共同成果發表會
補助金額:200,000元

1. 臺南市南區105年「審議民主及參與式預算」研習課程 2.辦理走讀南區PART 2—探訪下林秘境踏查活動及地圖印製 3. 臺南市南區社造成果發表會
補助金額:150,000元

1.工作坊方式辦理社造工作整合平台運作 2.辦理走讀南區—探訪秘境踏查活動 3.辦理社區營造成果發表活動
補助金額:120,000元

一、轄內社造整合平台運作會議 二、鯤喜灣文化園區文史地圖繪製 三、社區營造成果發表活動
補助金額:150,000元

透過公所跨課室組成的「社區營造推動小組」會議及參訪社區收集各項有關安全的項目及數據資料,改善危險因子,打造臺南安全社區新都市。
補助金額:75,000元

1.話我家鄉耆老說古 2.資源發光建立社區基礎資料 3.文化交流跨區之社造經驗文化交流 4.成果報告書編印
補助金額:196,000元

Info臺南市南區區公所

地址: 臺南市南區明興路二號

回到網頁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