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 臺南市中西區開山路1號
E-mail: memphis@mail.tainan.gov.tw
本區今年度社造計畫核心精神扣合「臺南400」與「社造30」,以「街角故事館」、「在地人說在地故事」、「福安坑水文」等計畫項目,梳理府城中西區在地歷史、文化、產業與「人」之間的關係,與常民生活的連結性,從梳理過程中,提取社造元素以凝聚社區、社群的認同歸屬感與獨特的當代價值,並以創意科技手法新舊融合,以實踐「珍視傳統」、「開創當代」、「展望未來」的「臺南400」精神。
補助金額:320,000元
一、公民審議「行人友善城市」願景工作坊
二、老樹與河流(111年社造新生代公民提案)
三、「府城老大人ê青春修煉手冊」-老大人帶你遊走歷史(111年社造新生代公民提案)
四、第四期「在地人說在地故事」社區導覽員培訓計畫
五、強化區域社造整合交流平台
六、「慢慢遊中西區」社造輕旅行地圖
七、聯合成果發表
補助金額:350,000元
1. 府城老大人ê小學時代
2.「在地人說在地故事」社區導覽員走讀
3.「府城×聖獸×遺忘之歌」街區實境遊戲
4.「社造新生代」公民參與計畫
5.「全民開講」中西區新市民廣播電台
6.「府城印象」中西區文化地圖
7. 強化區域社造整合交流平台
8.中西區社造成果地圖
補助金額:600,000元
1.府城老大人ê小學時代
2.「在地人說在地故事」在地導覽員第三期培訓
3. 街區實境遊戲 × 在地文化 × 探索體驗
4.「如何與神同行?」公民共識會議
5.「全民開講」中西區市民廣播電台
6.「府城映像館-中西區影像文化地圖」改版為「府城印象-中西區文化地圖」
7. 強化區域社造整合交流平台
8. 社造線上小旅行-臺南市中西區社造成果線上聯展
補助金額:600,000元
一、「與神同行」從寺廟到教會-資源盤點計畫
二、「在地人說在地故事」在地導覽員走讀活動
三、「舊城創生 生生不息」中西區社造/地方創生平台
四、落實區域社造、公民審議整合交流平台
五、「府城映像館」社區影像讀書會
六、成果發表會
補助金額:600,000元
府城境內廟宇眾多,廟宇不僅是集體生活記憶的信仰核心,更是傳統文化資產保存的重鎮。廟宇隨處可見歷史的紋理,文化藝術在廟宇中更是比比皆是,廟口凝聚社區居民共同的情感意識,也發展出許多廟口文化。
近年來,傳統有形及無形的文化資產受到重視,秉持「寺廟優質化」理念,亦呼應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越基礎,越前瞻」之核心理念,從歷史扎根、在地扎根與內容扎根三大原則推動本區社造計畫,提昇社區居民的社區文化意識,使社區居民更瞭解並親近自己社區的人、文、地、產、景,挖掘在地故事,喚醒人們對土地、對家鄉的感情,讓社區居民建立屬於自己社區的意象,落實與強化社區自主能力,營造社區認同感,進而帶動在地企業、鄰近學校願意共享資源,拉近鄰里社區間的關係,建立能夠以公共事務的參與為
文化根基在社區,區公所透過各種面向的活動引領「社區」民眾,找尋在地文化脈絡與價值,漸漸凝聚社區感,自主發展社造行動力。
(一) 參與式預算「人文中西」:
推動「公民參與」理念,擾動社區於社造推動中納入審議式民主討論的精神。
(二) 中西區傳統廟宇文化記憶:
透過官學與地方廟宇跨域合作,共同活化在地資源,深化社區民眾與土地及歷史的鏈結。
(三) 「在地人說在地故事」社區導覽員培訓課程:
持續培訓在地導覽員,落實在地人說在地故事,促進民眾參與建構在地知識。
(四) 影像紀錄與社區文化資產守護:
將歷年「府城映像館-中西區影像文化地圖」之在地紀錄片內涵延伸,擴大更多居民對於地方文史的認識、增進地方庶民記憶的保存與認同。
(五) 社區營造整合交流平台:
強化社區推動社造之自主能力,建構地方學習網絡,擴大社區參與社區營造的動能。
補助金額:550,000元
1.「府城映像館」社區影像紀錄培力課程
2.「府城映像館」社區影像讀書會
3.「府城映像館」社區紀錄片放映會
4.官學合作
5.「在地人說在地故事」在地導覽員走讀活動
6.社區營造推展平台
7.公民提案「參與式預算」計畫--中西區ê代誌 招你來作主
8.「府城印象˙映像府城」社區營造暨紀錄片成果發表會
補助金額:0元
1.盤整轄內社區資源
2.中西區影像資料庫
3.公民審議案執行
補助金額:400,000元
1. 區內社造工作整合平台運作
2. 社造研習課程及社造服務機能加強之研習與觀摩
3. 全區文化資源調查彙整應用
4. 結合轄內社區共同辦理成果展
補助金額:250,000元
1.區內社造工作整合平台運作
2.社造服務機能加強之研習觀摩
3.轄區內社造成果資料彙整
4.辦理轄區內社造研習課程
5.結合轄內社區共同辦理成果展
6.全區文化資源調查彙整應用
7.區公所社造工作願景規劃
補助金額:200,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