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真理大學

麻豆區  |  社區團體
剪黏大師陳三火,世居麻豆,外號「火師」,修建過一百多間廟宇,專研於寺廟的剪黏藝術,取材於各種廢棄酒瓶、陶罐、花瓶等,這些材料經過他的巧手,化腐朽為神奇,剪黏出各種神祇與人像。同時2007年也獲得行政院文建會策劃、國立台灣手工藝研究所主辦的「台灣工藝之家」剪黏項目的殊榮。 自古「寺廟剪黏工藝」皆講究對稱平衡、對比和諧,強調主從關係與韻律的漸層原則等藝術美學原則與具體內涵。然而隨著工商時代的變遷,許多文化逐漸西化,在工資日趨高漲的環境壓力下,求新、求快的剪黏師父因而發展出利用將常用的剪黏體材預先分解製作的「淋燙模件」,再由一般泥水師父按圖拼湊完工的作法,從前台灣寺廟剪黏裝飾講究慢工細活的傳統工藝已不復再現,沿襲傳統下的「玻璃剪黏」大都被新興的工廠大量製造的「淋燙模件」全部取代了。甚至寺廟的建築裝飾等全部或大部由中國採購運回台灣組裝,物件全由中國一般工人粗製而成,其中甚少具有技藝價值。這樣的結果,造成了不少的傳統文化價值的象徵與意象消失了,甚至要求寺廟以剪黏裝飾,去體現出傳統工藝主體價值中的「藝術美學原則」也變成一種奢求。 剪黏大師陳三火世居麻豆,加以在麻豆地區有諸多大師的作品,因此本計畫除了結合社區大學攝影社學員,群策記錄其工藝過程之外,更將走訪大師在麻豆地區廟宇等地的作品,以影像記錄大師剪黏作品在現地不同光影下的呈現以及與民眾的互動。最後製作大圖摺頁來呈現本計畫成果,以社區剪黏地圖來協助帶領民眾找尋到大師的作品,以及這些願意以剪黏裝飾體現傳統工藝主體價值的廟宇。

Info真理大學

地址: 臺南市麻豆區北勢寮70-11號

回到網頁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