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億載金城戲劇導覽影像

上架日期︰2017-02-17 09:02:10
點閱率:1693

臺南安平的億載金城,原名稱為「安平砲台」、「三鯤鯓砲台」,因沙洲淤積地形改變,與行政區域的改變,現在亦稱作「二鯤鯓砲台」。

億載金城因1874年「牡丹社事件」使清朝意識到臺灣海防的安危而建立,「牡丹社事件」更進一步影響清朝建設臺灣的態度,改變過去消極的政策,開始積極建設和防守。沈葆楨(1820-1879)於1874年五月抵臺籌防臺灣,在曾任法國海軍軍官日意格(Prosper Marie Giquel,1835-1886)與工程師帛爾陀(M. Berthault)的協助之下,於1876年建成臺灣第一座西式砲台──億載金城。中法戰爭時,億載金城亦發揮嚇阻敵軍的作用。1895年,臺灣人組成「台灣民主國」抵抗日本統治臺灣,劉永福駐守南部,億載金城亦發揮功用驅逐日船,直到日軍進入臺南城。「億載金城˙萬流砥柱」是沈葆楨在城門內外所題的字,面對西方列強船堅砲利,億載金城固若金湯,如沈葆楨的期許,在臺灣歷史的流轉中,堅守防線。   

億載金城見證臺灣重要的海防地位,亦見證臺灣歷史的流變。這一座歷史建物對當代而言有何意義?除了歷史知識的傳遞和展示,這一座軍事古蹟當中,有什麼故事值得我們探索?本計畫結合戲劇與環境導覽,透過戲劇引導觀眾思索戰爭與和平,以大眾化的方式傳達這個空間的文化價值和內涵。

回到網頁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