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頁
  • 臺南社造
  • 社區團體

臺南市學甲區學甲國民小學

學甲區
歲月流轉 看見危機 學甲區原屬平埔族西拉雅族蕭壟社支社「史椰甲社」的故地,學甲應是番社社名,當地後社、中社、下社仔等地名應為舊番社的遺跡。明鄭時期先有福建泉州同安縣民來此開墾,漳泉移民相繼移入,逐漸形成聚落,建立了所謂「學甲十三堡」。明鄭時屬天興縣管轄,清道光年間設置「學甲堡」,隸屬當時的嘉義縣管轄。 1920年臺灣地方改制,在此設置「學甲庄」,劃歸臺南州北門郡管理。戰後改設臺南縣學甲鄉,1960年代因紡織業發達,外來人口激增,設籍人口一度增為三萬五千人,於1968年由省府核定升格為學甲鎮,同時也是臺灣重新劃分縣市後第一個改制的自治單位、亦為最後一個由鄉升格為鎮的行政區。近年來因產業衰微,經濟條件欠佳,年輕人口不斷流失,目前設籍人口已不到2.3萬人。留下來的人口以老年人及經濟弱勢家庭為多數。因此,曾經繁華的景象如今已嚴重凋零。 學甲國小創校迄今已有110年的歷史,為學甲區建校歷史最悠久之學校,但因少子化因素,學生數逐年降低,老校雖有歷史,但仍難掩風華漸褪。 在地出發 發現契機 95及99年隨著老舊校舍拆除重建、校園閒置空間活化、師生校友的積極投入及發展特色課程的契機,帶給學校豐沛的人力資源、文化薪傳、藝術創造、自然生態等,注入了教育的活水。學生是活力的精靈,新建大勇樓啟用,更規畫設立「學甲國際英語村」,提供老師好教、學生好學的環境。藉由課程方案設計,引領學童並在優質化的空間規劃與情境營造下,觸動多元博雅學習的發想,賦予老校教學新動能,學生學習多展能。 創新營造 爭取轉機 老校、老社區在全球化及少子化的浪潮下,不斷歷經衝擊,風華或許稍褪;但沒有歷史的土地,涵養不出在地的文化特色,孕育不出悠然的人民生活。歷史的足跡在老校、老社區俯拾即是;文化在社區居民的生活中流轉,投射反映在社區生活中,更是學甲囝仔的成長歷程。未來藉由新故鄉營造計畫,學甲囝仔將開始一段走揣學甲的歷程,期待藉由社區調查,盤點社區資源,發現學甲之美,培養地區認同的情感,並且能夠發掘在地特色,學校與社區攜手努力,營造社區新動能,將學甲推廣出去,利用教育注入活水,創造獨特性,提升學甲社區的競爭力。

Achievements社造成果

計畫申請

1. 廢棄磁磚拼貼
2. 廢棄輪胎創作
3. 廢棄鐵條與光碟創作
補助金額:30,000元

Map臺南市學甲區學甲國民小學

地址: 台南市學甲區秀昌里一秀30號

電話: 06-7833220

回到網頁最上方